close

  記者 王靜 實習生 王慧玲
  自2009年我國啟動新醫改以來,公立醫院改革就成為新醫改的重要突破口,也被認為是醫改“最難啃的硬骨頭”。
  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引進民資也是尊重市場的體現之一。
  民資與公立醫院,在不停地磨合,尋找合適的方式合作。
  廣東的民資與公立醫院之間的合作,成為全國的樣本,公立醫院改製民營、民營三甲醫院、民資與公立醫院資源交換,都給其它地區的公立醫院改革提供了一個參考。
  民資登上公立醫院改製舞臺
  8月25日,汕尾市人民政府與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正式簽約《汕尾市直公立醫院改革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對該市的三家公立醫院進行改製。
  根據協議,中信醫療將對汕尾市人民醫院、汕尾市婦幼保健院、汕尾市第三人民醫院等三家公立醫院進行整體改製,汕尾市三家公立醫院現有的資產、醫療資源與中信醫療擁有的醫療資源、資金等進行合作重組,包括資產重組、業務整合、人員融合等。三家公立醫院同步進行改製,保留非營利性事業單位性質不變。
  規劃顯示,預計2016年前,擬投資2億元將汕尾市人民醫院按照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標準進行配套建設,重點打造心血管內外科、神經內科、骨科、外科等,使之成為全市乃至粵東地區的優勢學科;擬投入1億元,擇址新建婦幼保健院,按床位300張、三級甲等的標準配套建設,2017年前建成並投入使用;擬投入5000萬元,將汕尾市第三人民醫院按二級甲等精神病醫院標準配套建設,2016年前建成並投入使用。
  這個協議的簽訂,再一次吸引了全國多個省市的目光。
  隨後廣東深圳、韶關、湛江三地先後進行試點,這也將為其後的合作探索出各種的可能性。
  2010年,國務院醫改辦發佈《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確定了9項改革試點內容,包括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機制、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加快推進多元化辦醫格局等。
  民資由此登上公立醫院改製的舞臺,在公立醫院改製的大多環節,都能看見民資的身影。
  改製使之扭虧為盈
  2009年4月10日,廣州越秀北路,廣州民生醫院公開營業,這是一家民營醫院,廣州民生醫院院長兼董事長張世平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民生醫院的前身,是一家名為廣東省建築中心醫院的公立醫院。
  而2009年4月6日,新醫改方案恰好剛剛向外界公佈,於是民生醫院成為了新醫改方案公佈之後全國首家公立醫院改製的醫院。
  其實早在新醫改方案公佈之前,廣東省建築中心醫院的改製工作就已經在醞釀與進行之中了。
  改製的原因,無非是病源少、開支大,醫院連年出現較大虧損。
  張世平表示,“早在2006年,原屬於國營二甲醫院的廣東省建築中心醫院就停止營業,開始向省衛生廳打報告,申請改製的相關事宜。”
  2007年,張世平與建築中心醫院初步接觸,經過一年的談判,最後決定以他本人“買斷”建築中心醫院經營權的模式進行私立化改製。在衛生廳批准改製後,他投入了近3000萬元,開始醫院的重建工作,這其中包括重新裝修、修建地下車庫、更新醫療設備等一系列行動。
  改製以後,民資的管理高效率體現出來,民生醫院也從之前的虧損變成盈利。
  “積極吸收社會資金,打破公立醫院壟斷,鼓勵部分國有中、小型醫療機構轉製成民辦社會衛生服務機構,或實行國有民營,促進多種所有制醫療機構有序競爭,這是公立醫院改製中必須實現的部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喬新生稱。
  改製後繼續保持公立醫院特色
  3月25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改製方案獲省政府批准。該院將引入民營資本,探索混合所有制辦院新模式。據悉,該院將建成廣東首家混合所有制三甲醫院。
  據中山六院一位專家透露,出資方是一家民營投資集團,曾涉足醫療行業,這次合作由中山大學校領導牽線。引入民營資本後,該院將以中山大學重點建設的胃腸肛門學科為核心,在加強綜合學科建設的基礎上發展“院中院”,即“兩家醫院一套班子”,並上設類似董事會的醫院管委會,由中大校領導擔任管委會主任。
  改製後,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將繼續保持公立醫院特色,各項醫療服務收費標準不會改變,由該院舉辦的員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華穎社區衛生服務站也將繼續向周邊居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自籌資金10億元,建設的新醫療大樓給醫院帶來沉重的債務壓力。
  這棟據稱為“廣州面積最大的單體醫療大樓”啟用後,為員村地區30萬人口以及周邊居民提供了1200張床位,預計再往後可提供床位1600張,將大大緩解廣州東部地區優質醫療資源短缺的壓力。
  無獨有偶,《北京市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簡稱《實施意見》)已於今年9月印發。13日下午,《實施意見》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廳正式對外發佈,並舉行瞭解讀發佈會。
  和其他省份相比,北京市此次提出的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舉措,都更受關註,如將允許公立醫院以特許經營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鼓勵符合資質的個人開辦診所、放寬乙類大型設備配置限制、鼓勵發展獨立的檢驗和檢查醫療機構等。
  針對一直以來備受關註的醫生多點執業問題,《實施意見》提出,北京市將取消多點執業地點數量限制,不再將醫師第一執業地點所在單位同意與否作為行政審批的前置條件。
  民資的大力介入,已經毫無懸念。
  高效率的管理激活內部活力
  2011年2月,在廣東東莞又開創了一個全國性的先河。
  廣東東莞康華醫院成為全國首家被評為三級甲等醫院的民營醫院。
  廣東省東莞康華醫院、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呂玉波表示,東莞康華醫院總投資18億元,占地563畝、住院病床2000張,距離廣州、深圳、香港,汽車的車程,大致都不超過一個小時。
  2010年7月,廣東省中醫院正式托管東莞康華醫院,由前者向後者實施管理輸出。
  而生態,就是康華醫院最大的王牌。
  康華醫院坐落於東莞市郊,青山綠水,環境優雅。呂玉波覺得,這一點非常適合當下的人們對環境、對健康的關註,減少了對於住院的抗拒心理。
  “康華醫院與中醫院雙方結伴半年多來,不僅廣泛開展了技術人員對口培訓,還通過臨床路徑的實施,使康華醫院的平均診療費用較往年下降了20%。”呂玉波稱。
  未來,康華醫院將在做強專科的情況下,引入省中醫的優勢,走中西醫結合的路子。
  呂玉波表示,經歷了公立醫院的改革後,他發現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雖然在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上有著諸多的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必須以病人的需求為導向,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近幾年,廣東的民營三甲越來越多,這股風潮也捲向了全國各地。
  “民資高效率的管理,實質上就是打破當前公立醫院鐵飯碗的格局,能上能下,以此激活內部活力;另一方面,民資天然參與市場競爭,在生存壓力下勢必激活整個市場醫療活力。儘管醫療領域和其他領域有一些不同之處,但仍可以通過鯰魚效應的引入,激發現有主體,從而形成競爭性的格局。這也是我國改革成功的基本經驗。”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稱。  (原標題:公立醫院改製的廣東啟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x39ixnx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